瞧这网 » 专利频道 » 科技创新 » 正文

突破科技创新体制壁垒

废物利用 - 科技小发明 - 小制作 - 手工制作

  上世纪80年代,中国一位物理学家从日本带回一瓶胶水,最近做实验时发现胶水还像当初购买时一样非常好用,没有一点凝固迹象。他很是感叹:“如果是国产胶水,早就硬化了。”
  这位物理学家是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均,他为本刊记者释疑:“看似简单的产品,为什么我们造不出来,因为里面有很高的科技含量,包含着很多原创性技术。”
  一件小产品折射了中国科技研发的水平:制造能力强大,但是创新不足,尤其是缺乏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。高鸿均以为,下一步要着力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,尤其是那些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重大高精尖技术。“我们自己不突破,别人不会给你,相反会卡你的脖子。”他说。
  如何突破科技体制机制中不利于创新的层层壁垒,是中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型的关键,这也是科技界一个基本共识。
  今年两会,全国政协“一号提案”即是聚焦这一深层课题。这份由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提交的《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,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建议》提出,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,充分激发一切创新活力。
  多位受访代表、委员分析说,科技体制改革要以“按科学规律办事”作为改革的出发点,以科技与经济融合互动为根本目标,以改革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角色为主攻点,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。
  打通技术与经济融合通道
  科技体制改革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?
  大部分受访者给出的答案都是科技与经济“两张皮”,没有将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。
  全国人大代表、湖南省科技厅厅长彭国甫曾经任职于高校、如今主管地方科技管理工作,他对当下科技创新面临的症结,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的感悟。
 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,彭国甫表示,仅从技术层面而言,科技攻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为经济社会服务,衡量技术创新成果最根本的标准就是技术转化率以及转化质量,但现在的问题是科技和经济各自分离。
  不科学的科技评价机制、标准被认为是造成这一现实的根本原因。长期以来,唯SCI、唯数量、快出成果的考核评价体系让科研人员疲于奔命,职称、考核任务成为不少科研人员的中心工作。彭国甫分析说:“很多科研项目不是从产业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,而是从理论、概念、论文发表等因素的需要出发,偏离了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。”
  彭国甫所在的科技厅最近在省内做过一次调研:湖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5%,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5%。“为什么企业转化率高?因为它自己掏钱,价值取向、评价标准、研究方式方法都不一样。”彭国甫解释说。
  近年来,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呼声强烈

专利交易 发明合作 商标交易

发布 专利 商标 发明合作
登录 还没有账户 manbetx官网

本周热门

本月热门